大地苍茫,爱心涌动,
逆行的白衣勇士奋战在冰城,
给这里的冬天一一把脉,
不让病毒攻占洁白的心灵,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役,
请带上文明的口罩。
安心宅家,阅读有你!
这里说的“读书”,是去读那些“高于自己的书”,比如名著、学术著作、专业书籍等。面对这些书,我们的阅读能力往往不够。本着读“高于自己的书”的目标,一个好的阅读者,应该是主动的。很多人捧着一本好书,翻了几十页,脑子里对书的内容还没有任何印象,这是阅读的大忌。一个主动的阅读者,会在阅读前问自己几个问题,主动和这本书建立联系:这是谈论什么主题的书?书中的观点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作者是通过什么架构来论述观点的?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在买下一本书前,你首先要做的是“系统略读”。这是很重要却被很多人忽略的一步。先不要急着逐字逐句地读。略读的终点,是看书的四个方面:书名、序言和副标题,目录和索引,作者简介,和主题相关的篇章。通过略读,你能快速掌握一本书的基本轮廓,并了解书的主题是否有价值,据此判断这本书到底该不该买。
如果一本书值得阅读,那购买后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这个过程,主要是把握这本书的核心框架,因此要做到快。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过多纠缠细节,反而可能会错过一些大原则。快速通读之后,如果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先弄清书的结构,找出重点章节,明确作者要讨论的核心问题。然后顺着书中的逻辑,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阅读中,建议做笔记或者画思维导图,迅速厘清内容的前因后果。最后做出评价。阅读的高手,通常都是评论的高手——评论中提供信息增量。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次阅读也是有益的。如果以上步骤你都做到了,就可以进入阅读的最高层次——主题阅读。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而是为了研究而读书。比如,要研究中国在世界的定位,你可能阅读过施展老师的《枢纽》。如果收获很大,就可以以施展为线索,看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引用了谁的观点、感谢了谁的帮助……不妨把这些人的著作也进行一次系统阅读。这也是看书时要特别重视索引、鸣谢和附录的原因。
如果想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门类,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史——先去看看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比如,想了解西方哲学,就先去读《西方哲学史》。通过读史,能快速建立起关于这个学科的坐标。之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深入学习。
典藏位置:二楼中文报刊第一阅览室
期刊精准推介:《意林》
《意林》,原名《春风》,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杂志。2003年4月,《春风·意林》开始筹备,8月正式创刊;2004年6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从第7期正式改名为《意林》;2005年5月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据2018年6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意林》共出版文献25821篇、总被下载299835次、总被引188次。 截至2013年12月,《意林》杂志的月发行量最高达200万份。
供稿:报刊部 刘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