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链接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唯一一部剧本改编而成的影片, 描写了一对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从相识到离别所经历的感情磨难。该片获第2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造型设计、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八项大奖。动荡时代的儿女私情在影片中被刻画得荡气回肠,画面拍得唯美,其中有部分场景是在哈尔滨取景拍摄的。

剧情梗概
沈韶华因父亲不准她与恋人小健结婚,被锁于家中,自杀未遂。父亲死后,韶华离家出走,以写小说为生。不久,只重感情、不问政治的韶华与为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员章能才相恋。但抗战胜利后,章能才销声匿迹,不知去向。韶华几经周折, 在一农舍中找到章能才。彼时,他已与一寡妇同居并同样称呼她为“小傻瓜”。韶华于绝望中回到女友月凤处生活。不久,月凤因与热心学生运动的男友小勇一起参加反政府集会而双双遇难。后来韶华偶遇穷困潦倒、 四处躲藏的章能才,恰逢为报杀夫之仇的老邻居向国民党纠察诬告章能才为共产党,韶华为救章能才被打伤。解放前夕,一直暗恋韶华多年的商人余老板用金条换来两张乘末班船赴台湾的通行证,欲携韶华离开大陆,韶华却舍弃自己仅有的船票将章能才送上轮船。四十年后 ,章能才返大陆寻找爱人,得知韶华已逝世于“文革”,只得到一本韶华写的长篇小说《白玉兰》。
对应哈尔滨场景
黄围墙,老杨树,在寒冷的冬天,韶华和女编辑两人边走边聊,女编辑劝他不要和汉奸章能才有瓜葛,但韶华只谈感情,不谈政治,因为恋爱中的她无忧无虑,除了爱情她什么都不想。这是哈尔滨花园邨宾馆旁的海关街。花园邨宾馆曾经是哈尔滨的政府接待宾馆。

在花园邨宾馆周围,海关街、海城街、有很多黄房子,数量多达百余处,都是修建中东铁路同时期留下的,有些还是当年的官员住宅,还有一些独门独院。老哈尔滨人会记得夏天到来的时候,好多小院子中盛开着鲜花。自从黄房子被圈起来,至今已过去多年,一直没有得到修缮,其中很多已经成为了危房。
哈尔滨的旅游资源丰富,这些黄房子更是难得的历史老物件,百年的黄房子的历史价值很大,如果可以好好保护、好好维修,将会是哈尔滨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而且是别的城市没有的、专属哈尔滨的风景。


韶华和章能才、余老板都来这里用过餐,这里的雨搭、转门都是大家并不陌生的。没错,这里就是哈尔滨龙门大厦贵宾楼,但下面用餐时的场地并不是在龙门大厦贵宾楼内的餐厅。


龙门大厦贵宾楼(原中东铁路宾馆),是哈尔滨第一家豪华宾馆,宾馆建于1902年,于1903年2月落成,总设计师依格纳齐乌斯。历经百年风雨,老建筑也曾几易其主、变换不同的身份,其中1907年俄国总领事馆曾开设在此处。

龙门大厦贵宾楼的铜制转门“文革”期间曾被毁坏,据说原版拆下是可以折叠的。

现存放于第聂伯包房的木制冰箱,保存完好,是我国目前唯一一部还在使用的木制冰箱。

贵宾楼内的32级汉白玉台阶,承载过无数名人的脚步,张学良将军、陈赓大将、钱学森都曾在这里驻足。



历史上,该建筑先后经过四次大修、扩建、改造:1926年5月,第一次大修扩建,木制改汉白玉台阶。1936年6月,第二次大修扩建增加了门前的雨搭,解放后,有一年雨搭居然差点被拆掉,经过众多专家及相关人士的多方呼吁才得以完整保留。1996年9月,第三次大修改造,增加了网络及安全方面的改进。2008年第四次大修改建,增加了餐饮包房、贵宾休息大厅。

从早期的车站街(今红军街)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到原中东铁路旅馆的身影,同时还能看到远处的秦家岗火车站(今哈尔滨火车站),以及紧邻中东铁路旅馆的华俄道胜银行。

重建的哈尔滨火车站(南广场)

黑龙江省参事室(原华俄道胜银行旧址)

相关链接


有人说,林青霞饰演的韶华影射女作家张爱玲,她生长在一个得不到父爱的封建家庭中,少女时代遭父亲禁闭,愤而为文,获读者章能才倾倒,两人迅速相恋。而章能才是替日本人做事的文官,因“汉奸"身份暴露而躲避到农村去。两人的爱情就在这条崎岖路上走下来,直至大陆解放终于面临生离死别。而现实生活中扮演沈韶华和章能才的林青霞和秦汉两人之间的分分合合更是比电影还要精彩,可惜最终两个人也没有牵手红尘。


导演严浩拍得相当认真,特别是在哈尔滨取景更丰富了故事的吸引力。秦汉与林青霞的配搭是典型的郎才女貌,张曼玉也非常抢镜。整部片子时间虽长,但是故事情节生动连贯。


滚滚红尘,红尘滚滚。这样的一部影片,有人看到了沈韶华和章能才,有人看到了三毛和荷西、有人看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有人看到了林青霞和秦汉,无论是哪一种,又无论在哪个时代,爱情的美好对于女人的刻骨铭心是什么也取代不了的。



“阅天下”,在光影岁月中重温影视作品,跟着电影“云”游哈尔滨,用心感受哈尔滨的城市魅力。
(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